首页 » 特別報導 » 浏览内容

中国五千万农村留守妇女的艰辛与期盼

4641 0

她们拥有完整的家庭,却常年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她们收起女性的柔弱和矜持,餐风沐雨干着本该是男人干的重活。从“半边天”到家里的“顶梁柱”,中国近5000万因为丈夫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在第101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品味着艰辛、充满着期盼。

春寒料峭,淮河岸边小麦主产区的农妇丁敏连续数日泡在田间地头,刚刚完成了自家15亩小麦地的春耕施肥,紧接又开始了2亩瓜地大棚育秧的日夜看护。

这已是45岁的丁敏第八个独自耕种的年头。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头卜镇花园村,丈夫宋宏飞在浙江温州务工7年多,丁敏一个人包下了家里17亩承包地的农活,腰、颈都有伤痛。特别是一到收割季节,她常常双手磨起水泡、肩膀磨破了皮。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越来越多农村青壮劳动力离开土地涌入城市,通过务工换取比种田更丰厚的报酬。然而,随之也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留守”——大量妇女留在老家,独自承担耕种、赡养老人、照顾孩子等多重重担。

丁敏75岁的婆婆腿脚已经不太灵活,二女儿还在读中学。照顾老人、孩子、操持家庭所需,这一切也都由丁敏一人支撑着。

“当家的在外打工也不容易,再说回来一趟没有假期、费用也贵,俺不想让他太操心。”丁敏说,因为丢不下家里的地和老人、孩子,她暂时还不想和丈夫一起进城。眼下最期望有一些适合留守妇女的农技培训和服务支持,适当减轻传统耕种的辛劳。

据国家民政部统计,目前全国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有4700万留守妇女,留守妇女占留守人口的54.2%。而来自全国妇联的统计则显示,妇女已占中国农村劳动力的60%以上,她们挑起了农业生产、抚育小孩、照顾老人的担子,还成为参与农村管理、建设的主力军。

长期研究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的安徽省知名社会学家王开玉指出,留守妇女除了长期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而健康堪忧外,还普遍存在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培训学习少,发展能力弱;文化素质低,教育子女困难;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等特点。这一弱势群体如果不得到充分的关爱,极易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隐患。

花园村另一位农妇杨红梅最担心一年见一次的老公会不会有外遇。“长年守在家里,与他的差距越来越大。好不容易盼着他回来一次,突然发现没了话语。”她说。

杨红梅渴望把承包的土地转包给别人耕种,自己跟随丈夫一起出去打工,两个人在一起。“但是眼下在城里安个家太难了,住房、孩子入学都是问题。”她说。

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城镇化率将由47.5%提高到51.5%,同时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和住房保障等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可以带着家庭真正在城市落户。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指出,中国今后城镇化进程要特别着力中小城市,特别是中心镇、县城这些小城镇的发展,它们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不仅减轻大城市的压力,而且有利于农村的家庭和谐。

一些社会学家还呼吁公、检、法、司等部门对留守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健康辅导、法律讲座、法律援助等服务,形成强大的法律保护屏障,为留守妇女生存发展提供平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王开玉建议,有针对性地依法制定农民工农忙假、探亲假、休假等制度,以增加农民工夫妇团聚和交流的时间。

37岁的河南睢县匡城乡夏庄村留守农妇朱冬梅因为创作民谣《新娘歌》、《新农村》分别获得“2010年十大网络新民谣”和“2010年优秀网络新民谣”称号,获得奖金万余元而成为新闻人物。

这位当初为了与丈夫加强联系而学会上网的农妇,常年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原创作品,并多次获得网络征文比赛大奖。她期望能利用自己喜欢写作和网络的长处,做一个本地的网站,推广家乡的特产。

“现在大家都在说幸福,我觉得,幸福就是在生活中一点点努力、一点点积攒下来的。”她说。 她们拥有完整的家庭,却常年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她们收起女性的柔弱和矜持,餐风沐雨干着本该是男人干的重活。从“半边天”到家里的“顶梁柱”,中国近5000万因为丈夫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在第101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品味着艰辛、充满着期盼。

  春寒料峭,淮河岸边小麦主产区的农妇丁敏连续数日泡在田间地头,刚刚完成了自家15亩小麦地的春耕施肥,紧接又开始了2亩瓜地大棚育秧的日夜看护。

  这已是45岁的丁敏第八个独自耕种的年头。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头卜镇花园村,丈夫宋宏飞在浙江温州务工7年多,丁敏一个人包下了家里17亩承包地的农活,腰、颈都有伤痛。特别是一到收割季节,她常常双手磨起水泡、肩膀磨破了皮。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越来越多农村青壮劳动力离开土地涌入城市,通过务工换取比种田更丰厚的报酬。然而,随之也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留守”——大量妇女留在老家,独自承担耕种、赡养老人、照顾孩子等多重重担。

  丁敏75岁的婆婆腿脚已经不太灵活,二女儿还在读中学。照顾老人、孩子、操持家庭所需,这一切也都由丁敏一人支撑着。

  “当家的在外打工也不容易,再说回来一趟没有假期、费用也贵,俺不想让他太操心。”丁敏说,因为丢不下家里的地和老人、孩子,她暂时还不想和丈夫一起进城。眼下最期望有一些适合留守妇女的农技培训和服务支持,适当减轻传统耕种的辛劳。

  据国家民政部统计,目前全国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有4700万留守妇女,留守妇女占留守人口的54.2%。而来自全国妇联的统计则显示,妇女已占中国农村劳动力的60%以上,她们挑起了农业生产、抚育小孩、照顾老人的担子,还成为参与农村管理、建设的主力军。

  长期研究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的安徽省知名社会学家王开玉指出,留守妇女除了长期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而健康堪忧外,还普遍存在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培训学习少,发展能力弱;文化素质低,教育子女困难;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等特点。这一弱势群体如果不得到充分的关爱,极易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隐患。

  花园村另一位农妇杨红梅最担心一年见一次的老公会不会有外遇。“长年守在家里,与他的差距越来越大。好不容易盼着他回来一次,突然发现没了话语。”她说。

  杨红梅渴望把承包的土地转包给别人耕种,自己跟随丈夫一起出去打工,两个人在一起。“但是眼下在城里安个家太难了,住房、孩子入学都是问题。”她说。

  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城镇化率将由47.5%提高到51.5%,同时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和住房保障等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可以带着家庭真正在城市落户。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指出,中国今后城镇化进程要特别着力中小城市,特别是中心镇、县城这些小城镇的发展,它们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不仅减轻大城市的压力,而且有利于农村的家庭和谐。

  一些社会学家还呼吁公、检、法、司等部门对留守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健康辅导、法律讲座、法律援助等服务,形成强大的法律保护屏障,为留守妇女生存发展提供平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王开玉建议,有针对性地依法制定农民工农忙假、探亲假、休假等制度,以增加农民工夫妇团聚和交流的时间。

  37岁的河南睢县匡城乡夏庄村留守农妇朱冬梅因为创作民谣《新娘歌》、《新农村》分别获得“2010年十大网络新民谣”和“2010年优秀网络新民谣”称号,获得奖金万余元而成为新闻人物。

  这位当初为了与丈夫加强联系而学会上网的农妇,常年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原创作品,并多次获得网络征文比赛大奖。她期望能利用自己喜欢写作和网络的长处,做一个本地的网站,推广家乡的特产。

“现在大家都在说幸福,我觉得,幸福就是在生活中一点点努力、一点点积攒下来的。”她说。

中国妇权Women’s Rights in China
邮箱E-mail:wrichina@yahoo.com
网址Website:www.wrchina.org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