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別報導 » 浏览内容

谭作人: 蜀中三义士 长松埋忠魂

696 0
标签:

作者:谭作人                                                       2023年  清明前夕

 

 

成都东郊龙泉山脉,其主峰郁郁葱葱,四季常绿,是拱卫成都主城区的主要生态屏障。在海拔1058米的龙泉山顶之上,一棵六人环抱的古银杏树,䇄立在唐代长松古寺遗址门前。这棵有着1513年树龄的参天大树,是天府之国的龙泉长松,四川树王。在这经过古人堪舆的风水宝地下面,正是成都殡葬龙头企业长松寺公墓,本巿各界名流和普罗大众最为信靠的人生彼岸,辞别阳世的长眠休憩之地。

 

然而,本文要介绍的并非名人雅士,而是非名流非主流的三个小人物的三个小故事。这些故事分别涉及长漂、反右和环保的宏大背景。风云际会,他们和长松寺公墓首任法人代表,公墓开创者李祟明先生,结下了善缘。佛家所说的善缘,一定值得永世流传。

 

一、长漂烈士杨前明

 

回首共和国七十年历史,不少人觉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有价值。因为那是一个有共有和的,相对自由的历史时期。在那个黄金十年,大陆中国人第一次走出各种政治禁区,开创自已的人生道路,虽无大富大贵,却是充滿自信,充满希望。当时,比较有影响的政治改革,包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真理标准讨论和平反冤假错案。而在社会文化领域,人们对长江漂流,让世界充满爱,走向未来丛书,记忆犹新。

 

1985年,西南交大摄影师尧茂书为了与美国职业探险家争夺长江首漂的名义,孤身一人漂流长江,不幸遇难。这个充满爱国意味的壮举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强烈的全国反应。第二年,国内共有十二支民间漂流队伍,数百人走上青藏高原的长江源头,要实现烈士未竟的事业。最后,在官助民办,合作为主的大背景下,终于实现了从长江源头到入海口全程6350公里的长江漂流。

 

发轫于思想解放运动的1986年中国长漂,可说是一次早期启蒙,不管是参与者还是关注者,很多人己经走出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洗礼,走向了理想主义的人生道路。其中有些人成为职业探险家,摄影家,自然科学家和环保公益人士,较为知名的,如杨欣,杨勇,冯春,李大放,宋元清,等等。

 

经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媒体聚焦,追踪报道,成功的主旋律故事早己广为人知,而月亮的背面,却无人看见。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开放充分,改革却滞后不少。比如,在国际准则,规则和标准上,并未与世界完全接轨。由于程序,规则和技术等原因的不同,中国长漂纪录,并不被国际探险界承认。尤其令人遗憾的是,这个蛮勇有余,技术不足的壮举,竟然牺牲了10个年青的生命。如果加上青年记者万明,共有11名热血青年献身长江,以生命践行了那个年代的爱国主义。成都摄影家协会理事,成都针织印染厂青工杨前明,就是在补漂阶段,坐在密封船上面,与队友王建军、王振(成都科分院地理所职工,后勤队员)牺牲在金沙江巧家段的。

 

 

1986年11月18日清晨,巴塘县金沙江王大龙滩口,补漂最后一搏下水前。杨前明(左一)、王建军(右一)、王振(右二进船者)      摄影:奉友湘(时为四川日报记者)

 

 

2000年,在全民经商的社会环境中,原长漂主漂队员王列诗提起,队友杨前明死后,家庭发生悲剧,父母离了婚,母亲因悲伤过度而致精神失常,后来上山落发为尼。由于这些变故,寄存在殡仪馆的杨前明骨灰一直无人认领,十五年存放期限己到,烈士遗骸却无法入土为安。

 

得知出此事后,我立即找到老朋友李崇明先生商议,李总爽快应道,来长松寺吧,我正好建了个烈士陵园,烈士应该免费入住。于是,己经官方认定的长漂烈士杨前明,在队友张国宪,王列诗等人的积极筹措之下,最后落户民间自建的长松烈士陵园。在十二名征粮队烈士的陪伴之下,永远长眠在松青柏翠的龙泉山上。

 

伟大的长漂为啥余音缭缭?就是因为越是伟大的事件,越有很多的遗憾,我们不能对此视而不见。我们习惯了只看伟大,只说光鲜亮丽的主流,却不懂那些令人遗憾的细节,往往更有人性,更加贴近人心,甚至比“伟大”更有意义。

 

真正的问题,不是成就本身,而是成就背后那些细小的东西,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二.、中国诗怪孙静轩

 

2003年6月30日,特立独行,被称为海洋诗人的中国诗怪孙静轩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3岁。作家去世,竟然成为当年在成都引起轰动的文化事件。

 

一方面,孙先生拥有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四川诗协主委等官方头衔,丧事却被官方和主流媒体刻意降调处理,不事张扬。另一方面,国内文化人连续几天,纷纷来到孙宅,彻夜读诗,悼念先生。当时全国各地送来的纪念花圈,从省文联宿舍里面排出去,在红星路上摆了好几条大街,蔚为壮观。

 

作为一个老革命,孙静轩先生拥有如此惊人的民间声望,也是因为他在艰难曲折的一生中,坚守良知,追求公义,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共鸣。

 

1943年,13岁的孙静轩(孙业和)在家乡山东肥城参加八路军,1948年入党,1953年进入文学研究院,在艾青指导下专攻欧美诗歌,因《海洋抒情诗选》等作品,成为国内享有盛名的海洋诗人。不料这样一个28岁的年轻的老革命,在五七年带头揭发批判别人的反右积极分子,却在五八年被补划为右派分子,送进重庆长寿湖劳改农场,与被他打倒的同事们关在一起。据谭显殷(土改研究者谭松之父),晓枫(铁流)等人回忆,如果不是《红岩》作者罗广斌(时为副场长)把他调进养鱼队,被难友们孤立起来几乎饿死的孙静轩,很难活着走出长寿湖。

 

正如大多数右派分子的改造经历一样,改开后,曾经的左派甚至极左派孙静轩,从此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坚定右派。孙静轩著有《告别二十世纪》等众多传世之作,同时兼有思想开放,个性张扬的特点,在改革开放尤其是春夏之交后,很快成为四川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在体制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孙静轩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和个性魅力,他的大量的离经叛道故事,早己成为文化圈的争议话题和精神养分。在那个春夏之交,他独自一人去广场,陪伴大学生一个通宵,回来后逢人便讲。据右派作家张先痴介绍,八九后,诗人石光华参加了廖亦武发起的纪念活动,为避牢狱之灾,孙静轩把石光华招进设在乐山的函授班。不料有司仍然追来抓走石光华,孙静轩当场嚎啕大哭,痛不欲生!全国文代会上,照例有元首接见照像,当长者到他面前时,孙却突然收回自己的手,制造尴尬。后排一个副省级官员赶快伸出手来,抢握住一脸诧异的长者。长者刚走过,孙对官员说,他是你亲戚嗦?

 

一生烈火一生狂

长歌短句百千行

愿吾再唱大风歌

依旧一个少年郎

 

孙静轩夫人李平大姐的这首小诗,正是对中国诗怪孙静轩最好的形象概括。

 

成都作家孙建军赋诗赞曰:

 

眼前群山没能把你围住

悬崖干脆断了你的退路

你是一条站立的河流

站立在无路之处。

 

特色时代,一个有特色有争议的文化人,一定是一个敏感人物。因此,孙静轩的归葬问题,也成为一个敏感问题。当时李平大姐提到,对长松寺印象较好。李祟明当即向我表示,出于对孙静轩先生人品的尊重和认可,愿意无偿提供墓地,并免费建造墓园和墓碑。一生烈火一生狂的海洋诗人孙静轩先生,最终独辟一园,归葬长松寺,身后是著名艺术家朱成设计制作的,波涛起伏的大地艺术景观《彼岸》。

 

墓地并不是人生的最终归宿,而是人生的彼岸,另一种开始而己。这是长松集团前董事长李祟明先生的人生执念,并已化为企业成功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这个理念可以传世,这正是人生可以有信仰的一种具体表现。

 

三、环保志士冯勇

 

埋骨长松寺公墓的第三位义士,是成都市保和乡的退役武警,中国民间环保第一位牺牲者,绿色江河志愿者冯勇,牺牲时年仅22岁。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深度发展,中国环境保护问题泘现出来,己经到了不容忽视的严重程度。在中国第一个环保NGO缘色之友以及四川省环保局自然处的支持下,中国长漂主漂队员,探险家摄影家杨欣发起组织了中国西部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一一四川省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绿色江河从藏羚羊保护起步,在可可西里建起了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以及江泽民主席题词的长江源环保纪念碑,探索了一条官民合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早期环保之路。

 

2001年,绿色江河在网上发起志愿者征集令,“献出生命中的一个月”,值守索南达杰保护站。值守任务包括反偷猎巡山,野外生态考察记录,长江源环保宣传等等。征集令发出后,应者云集,需要从众多应征者中优选出24人。为此杨欣和我专门会商三次,优选比对,确立了全年志愿者名单。三次比对,我都坚持选取冯勇,理由就是因为他在新疆阿尔金山当过兵,具有野外生存经验,且退伍后,多次积极参加本市社会公益活动,表现十分优异。

 

2002年12月1日,从青海传来消息,11月志愿者冯勇,因为汽车故障抛锚荒野,当晚未能返回保护站。杨欣会长和我赶到绿色江河办公室,不幸的消息己被证实:前往救援的志愿者发现了陥在楚玛尔河边的巡山吉普车和救援车,车内二人已无生命体征!

 

杨欣和沈大刚立即赶往可可西里,带回消息。原来,11月志愿者,当月临时站长冯勇己经完成了当月工作,与12月志愿者交接后,又给他们带路,去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六公里外的野鴨湖捡垃圾(水边四处漂泘的塑料包装袋,是杀害高原水禽的凶手。发表于《成都商报》的冯勇生前最后一张照片,手里拎着被胀死的野鸭子)。当天下午2时,自然之友梁从诫先生送给绿色江河的北京吉普,陷车在长江南源楚玛尔河支流河滩上。冯勇与李亮让12月志愿者原地等侯,他们徒步回去找救援。下午4时,冯勇找来青藏铁路救援者李明利,驾着130小货车赶回来,留守的志愿者己经离开,徒步回站了。然而直至第二天中午,冯勇和李明利也没有返回。当人们找到他们时,两人己经冻僵在大梁断裂的北京吉普内,死因是因为疲劳,冻僵,一氧化碳中毒而致的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七天后,在冯勇母亲曾阿姨的注视下,冯勇遗体在保护站就地火化,部分骨灰从保护站瞭望塔上徐徐洒下。冯勇不是“为可可西里献出生命中的一个月”,而是献出了他的整个一生!他永远留在了他所热爱的可可西里,楚玛尔河,留在了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

 

长松寺公墓董事长李崇明听到消息后,主动表示愿意提供帮助,让义士返还龙泉故里,叶落归根。落户长松寺公墓的冯勇墓上写着: 这里长眠着一位献身可可西里的环保志士。愿他的精神在这里传承,愿他的灵魂在这里升华。这正是身为成都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的李祟明先生,为冯勇亲撰的墓志铭。

 

不久,一首走心扎心的《西海情歌》火遍大江南北,这是刀郎先生向冯勇献上的致敬!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成都市的美国友好人士贝西达蒙女士找到我,要我带她去灾区采访水源地。在外事办的陪同下,我们约会在散花楼旁茶馆里。很意外,在这里见到了正在服务的冯勇母亲曾阿姨。原来,热爱户外运动,经营户外用品,同为当年志愿者的李亮先生,己把冯勇父亲冯木长和母亲聘为公司职工,代替冯勇为二老尽孝,养老送终。义举引发的义举,总是令人感动莫名。

 

杨欣曾经说过,环保是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诚然。善和爱的传递,也是这样幅射开去的链式反应,一种良性循环。只有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你才能领会到人性的美好和人生的温暖。人容易看到人有丑陋的一面,但也有美好的一面,却常被忽略。能够看到美好并且致力于扩大这一面,这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这也是长松寺李崇明先生的无私义举,带给我的启示和思考。

 

 

中国妇权Women’s Rights in China
邮箱E-mail:wrichina@yahoo.com
网址Website:www.wrchina.org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