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女权益 » 浏览内容
李靓蕾,还有李雨桐、孙一宁、都美竹…她们“私事”中的抗争,终于走入公共领域
撰文: 米米亚娜 2021-12-24
12月17日,李靓蕾在微博上发贴曝光其离婚不久的前夫歌星王力宏在婚姻期间的种种劣行,引爆了今年结束前最后一场舆论狂欢。在这篇转发超过60万的帖子里,李靓蕾所说的一切颠覆了王力宏出道以来长盛不衰的“优质偶像”人设。公众震惊地发现,一个出身纽约、家世优渥、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偶像,外表之下原来仍是一个“封建家庭”的大男子形象:他风流成性,却懂得挑选高学历、家境好、履历清白的女孩结婚,他求子心切,以最高的效率“利用”对方的子宫,却又不分担照顾陪伴孩子的责任。他是“妈宝”是“爸宝”,37岁时都无法为自己做决定,但遇事也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自私自利,堪称“巨婴”。
(图片来源:歪脑设计组)
“完美受害者”映照出来的父权谎言
李靓蕾的发声获得了一边倒的舆论支持,甚至很多自称是王力宏老粉的网友,在她的微博下面声援。一些博主将她的帖子奉为“教科书级别”的“小作文”,称其不仅条理清晰、不卑不亢地陈述了王力宏的种种罪状,而且立意高远,一开篇就把共情的目标定位为广大的“现代女性”。她最初并未提出明确的个人诉求,却在行文中讨论了家庭主妇面临的困境,以及对男性公众人物拥有媒体霸权的警惕,让文章脱离了其“个人困境的阶层色彩”,升华出了公共关怀。
王力宏的爸爸、王力宏本人相继发文回应,反撕李靓蕾“挟孕逼婚”,勒索钱财。然而这些用来泼女性脏水的陈词滥调无疑在给舆论火上浇油,更招来源源不断的口诛笔伐。其中,王力宏故意将李靓蕾称为“西春美智子”(实为“西村美智子”,李靓蕾是台日混血,这是她曾经的日文名),疑似想要煽动网民的民族主义情绪,结果弄巧成拙,被进一步当成其用心险恶的证据。连一些平日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博主都不买账,反驳道“众所周知你们都是美国人”。
王力宏的爸爸为王力宏发声 (图片来源:微博)
在如今的简体中文舆论场上,更相比之前类似的事件,李靓蕾团结了如此多的人群是少见的。
勇敢发声当然是最大的能动性,但与其说这都是其“文笔”的功劳,不如说她的形象——哥大研究生,明媒正娶的妻子身份、符合传统性别分工的家庭主妇角色、五年生三孩的“功劳”,已经最大程度上符合了主流社会对一个“好女人”的期待,她也不会落在任何群体对“好女人”划定的区间之外。
李靓蕾是无可指摘的,而当她受害,也就更接近一个完美受害者。
令很多女性深感难过、男性也为其不平的理由,也是看到一个如此体面的女性仍旧逃不过糟糕的婚姻的摧残。这种情绪背后的逻辑是,“她都已经做得这么好了,却还是没获得幸福,这不公平”。
如果一个女性对父权制婚姻的全部信心,都在于侥幸自己会是一个例外,这件事对她来说,会是多么大的悖论?因为真相其实恰好相反:越是符合父权制婚姻“标准”的女性,就越深受其害。
当李靓蕾公开讲述了她如何在婚姻中被剥削、被背叛,被羞辱时,父权制下的婚姻神话就应该再一次破灭。这种陈旧的、以异性恋男性利益为中心的“家庭”早已无法容纳现代女性的个人发展和情感需求。
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回应女性的诉求,推进婚姻制度现代化的议程。例如为家务劳动提供补偿、离婚后对弱势方的救济、促进女性在教育和职场上的平等待遇、合法化同性婚姻和多元成家。虽然将夫妻关系契约化、家务劳动商品化的资本主义式解决方案也存在很多问题,但至少社会不再将婚姻的所有风险和代价,推给女性个人去承担。
李靓蕾不是唯一的受害者。李靓蕾的长文里还对王力宏说了句别有意味的话:“不要在乎世俗的眼光,跟对的人在一起”。众所周知,王力宏的性向一直是坊间流行的话题,这次几乎是被前妻给“内涵”了。再加上他人到中年还在被父辈插手婚姻、管理人生的现实,我们不难想象,王力宏自己也是这吃人的父权制的受害者。
把女性抗争收编进“整顿失德艺人”
然而不出所料的是,《中国妇女报》和《环球时报》两家官媒下场评论,依旧是定调讨伐“失德艺人”,将一个女性的抗争收编进了官方整顿娱乐圈的议程里。如同女权活动家吕频在评论吴亦凡事件时指出: ” 在这里,女权的议程被劫持,被淹没,女权对男权的抗争被强行塞入父权国家道德治理的框架中,并成为进一步管控的理由。”
对婚姻中不平等的权力关系避而不谈,却聚焦于讨伐一个“失德艺人”,正是在维护所谓的“德”——也就是父权的体制、叙事和其价值观的正当性。通过不断把那些不合格的个体:不合格的丈夫、不合格的爸爸、不合格的儿子给摘除出去——或者谈不上摘除,只是规训和矫正,婚姻对女性幸福的虚假承诺便永远不会被戳破。
但很多女性已经看出来了,哪儿有不合格的“个体”呢?他们只不过“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误”。
我的一个朋友说:“最可怕的是想到要是李靓蕾没有被离婚,她可能就不发帖了。”事实上,就是有这么多的“李靓蕾们”存在啊。
近年来,娱乐圈里多个具有影响力的男性被曝光其在两性交往中的劣行,曝光他们的女性要么是李靓蕾这样的圈外素人,要么是圈子里名不见经传的边缘艺人、网红。
2017年9月,李雨桐发文曝光曾和薛之谦秘密恋爱,怀孕而后又被迫堕胎,后来患上抑郁症。
2021年6月,孙一宁贴出聊天记录,曝光王思聪以爱为名的持续骚扰甚至威胁,他要求她与其交往,遭到反复拒绝后恼羞成怒,恶言相向。
2021年8月,都美竹指控吴亦凡通过面试、签约等名义结识少女,用酒精和成名的承诺引诱她们,并称自己在一场聚会上遭到灌酒,后被吴亦凡强奸。案件虽几经波折,最终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逮捕。
同年8月,陈露发文讲述与霍尊长达九年的恋爱,她倾其所有却一直不受承认,被分手后遭遇冷暴力,并发现霍尊同时与多个女性交往,男方要求她“开价”,并签订分手协议。
和之前的米兔运动中的案例相比,她们更多的是曝光在两性交往中受到的虐待、欺骗、PUA、情感操控、“始乱终弃”式的剥削等等。在都美竹最终找到话语正式指控对方强奸和权势性侵之前,她提出的也是“多轨恋爱”、“分手冷暴力”的问题。这些曾经被主流话语定义为“私事”、“情感纠纷”、“家丑”而掩盖或忽视掉的侵害,如今借由这些全民热议的事件一次次曝光到了公共领域。如此,男性在“私域”里向来理所当然的特权,终于有了被正义检视的机会。
高度娱乐化,然后去权
诚然,我们看到米兔运动在严肃的公共事务领域里不断受到公权力打压和民粹的围剿,已经举步维艰,对比之下,另一边厢却是娱乐圈里动辄沸沸扬扬的“爆料”、“吃瓜”。
明星本自带流量,相较普通人揭露身边人性侵所面临的门槛,明星的私生活从来就是公共领域的热话题,这给舆论起飞提供了既有风速。但是女性在这些事件中的遭遇往往被高度娱乐化,甚至被加工成消费品,为吝啬同情心的看客们贡献茶余饭后的社交黑话。
她们获得的舆论关注,从来不是没有代价的:刘强东涉嫌强奸Jingyao案,被机构媒体写成“激吻裸睡鸳鸯浴”;王思聪的骚扰被包装成“舔狗”行为;陈露被网友骂作“捞女”,霍尊吃的“海狗丸”冲上热搜;都美竹是在说出“吴签”这个笑话时,她的自述才得到疯狂转发;而这次王力宏的风波更是在内网外网产梗无数。
很难说这是女权运动发展的结果,还是被阉割的结果:二者本来就是同一过程。因为无处不在的审查,娱乐圈变成了相对“安全”的公共讨论场域,但这个场域的安全,本身就意味着它是被去势的,这里的议题类型单一,多是针对个体的爆破,缺乏公共性的诉求,而公众的关注点也被严重限制,被迫去聚焦于少部分在社会经济身份上非常privilege(拥有特权)的人。
在女权运动与流行文化合流之时,女权主义者也面对着重重顾虑。如果我们必须利用“吴签”这样的性别主义用语去吸引舆论,这是否和实践性别正义的目标相悖?如果发声的有效度,取决于“含瓜量”是否够高,那些故事没有“卖点”的受害者是否难以出头,而为了制造卖点夸大讲述的受害者,是否在将自己推向悬崖?
吴亦凡事件以警方突然通报他因涉嫌强奸而被逮捕为结局,同时发生的就是全网封杀,销声匿迹;但直到今天,我们都不知道他具体做了什么,强奸的又是谁,是都美竹,还是别的女孩?
在一个没有透明的问责机制的地方,公权力就是“青天大老爷”一样的存在,民间女权主义者和所有公民一样被去权,被排除在外,难以掌握介入事件的主动性。正是在这种“封建大家长”式的父权国家里,很多人习惯了尽情“吃瓜”,却不去承担任何具有公共责任的呼吁和行动,只等公权力出面“一锤定音”就好。毕竟,这里不存在任何学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这样的舆论场上,女权主义者一直在“做清流、做逆流”,ta们拨开那些嬉皮笑脸的起哄和道貌岸然的支配,努力辨认事件里的性别权力关系和女性的困境,并一次次树立起公共性的议题:性骚扰、权势性侵、亲密关系暴力、煤气灯操控、父权制的婚姻如何困住女性……尽管引导舆论已无比困难,但流行文化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前线,凡有女性发声的地方,ta们都从未缺席。
李靓蕾获得的胜利虽然只能带来谨慎的乐观,我们也惊喜地发现,人们进行严肃讨论的能量、资源和需求,在公共事务领域遭到挤压之后,已经大量进入了娱乐圈。从微博上的泛女权博主贡献出的那些具有洞见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女权运动并不仅仅处在被流行文化消费,被公权力压制的状态,它也同样寄生于后者,并凝视着后者。
邮箱E-mail:wrichina@yahoo.com
网址Website:www.wrch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