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別報導 » 浏览内容

世道人生:吳靄儀的道路

1502 0
标签:

作者:香港李怡                 2020年4月22日

 

今年4.18大圍捕後,台灣作家顏擇雅在facebook上特別談到吳靄儀,分享1963年她15歲時,在《中國學生周報》的一篇投稿〈我們不愛國嗎?〉,又分享她1983年在《明報月刊》發表的長文〈妥協與頑抗:擺在眼前的路〉。從這兩篇文章,可以了解當年關懷家國的香港人,如何一路走來的背景。

 

《中國學生周報》是60多年前美國新聞處資助的友聯出版社旗下刊物,以中學生、大專生及青少年為對象讀者,由49年後從中國南來香港的文化人余德寬等在1952年創辦,其後有胡菊人、陳特、林悅恆等主持編務。雖有美國背景,但從刊物名稱可見,主事者抱持中國情懷。1963年,周報刊登了幾篇批評讀英文書院學生的「亡國奴」心態,吳靄儀身為英文書院的中五學生,在這篇投稿中表示:「我並不是你們筆下的亡國奴,不是目無國家的媚外者,更不是不思所源的喪心病狂的人」;「有人說我有禮貌,我答道:『我們中國人對禮是很嚴的。』……我沒有放過任何機會。朋友們啊,你們說這是不是不愛國呢?」

 

現在讀來也許有點稚氣,但在那個時代,英文書院有濃重的崇外氣氛,而這個年輕女孩已經有了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

 

其後經過六七暴動,港英有了經營好這城市的管治意識,香港人也開始有了對香港本地而不是只有對中國或英國的認同感。出生於香港的吳靄儀,完成博士學位,1983年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她在中英文報紙撰寫評論,一度在《明報》擔任副總編輯。

 

吳靄儀1983年12月發表那篇文章時,中英談判大局已定,1997年香港肯定要轉移主權,香港人除了移民之外,相當一部份人在無奈接受現實之下,盡量想辦法保持香港人珍惜、香港賴以生存的制度、權利和自治結構。這也就是接受「民主回歸」者的思想背景。

 

吳靄儀1983年文章指出,長遠來看,香港人要看清楚,就是要接受共產政權,做個共產制度下的中國人,不要自己騙自己可以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因為,對共產黨來說,權力最重要,權力絕不容許讓渡,共產黨從來不實行民主,實行的只是虛假的「民主專政」。

 

因此,她認為只有香港獨立,才是唯一出路。但在當時,「提出各種解決香港前途方案的每一位論者,幾乎都開宗明義先說『香港當然不可能獨立』。由此可見──香港獨立這個意念相當普遍,但害怕這個意念的現象也相當普遍。」

 

不過,吳靄儀分析了「香港獨立」的條件,認為所有都不是問題,唯一不具備的條件,就是「中國不容許」。

 

四年前,「本土新聞」轉載吳的這篇文章,她說當年這文章出來後,沒有任何人回應過。

 

我經歷過當年抗拒香港「回歸」的整個過程,對吳所說的社會冷漠深有體驗。在這之後,吳靄儀就投身法律界,在一國兩制之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維護香港的法治。她在立法會就反台獨動議投棄權票,不是意味她支持或反對台獨,只是嚴守香港立法會的職能分寸。她寫的18年在立法會工作的自傳《拱心石下》,盡顯她維護香港一國兩制下法治的苦心。她說:「樂觀與悲觀對我毫無意義,因為這是我的家,我決定了留下來,就要盡力而為。」

 

在吳靄儀少女時代,最少人說「愛國」的時候她「愛中國」,到了解中國之後就捍衞香港。在最沒有人提出「香港獨立」的時代冒大不韙而提出,又在主權轉移後全心維護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法治。

 

吳靄儀的被捕,一如她自己在1983年所料。中共藉港共之手,證明極權政治與真正「愛國者」、真正愛港者、真正和全身心維護一國兩制下法治的參與者,是不相容的。

 

中国妇权Women’s Rights in China
邮箱E-mail:wrichina@yahoo.com
网址Website:www.wrchina.org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