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报道 » 浏览内容

哈佛學者證實:中國網絡審查防範群體事件甚於群體性事件

8447 0
标签:

來源:法國廣播公司                  2014年8月24日           http://www.webdo.tn

香港南華早報援引美國哈佛大學學者的一份論文稱,研究顯示,中國的信息審查更在意網民討論抗議示威事件以及其他的“群體性事件”,相比之下,政府高級領導人、大政方針和其他敏感話題反而居於次要地位。

這份研究結果和此前外界的普遍看法形成反差。觀察者通常認為,中國的網絡審查主要通過監控敏感詞來進行,尤其國家領導人的名字。

這份研究成果是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金加里(Gary King)和兩名研究生共同完成的,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Science)雜誌上。

哈佛大學研究者發現,如果出現在群體性事件的語境中,即便是讚揚領導人的內容一樣會被刪除。涉及到實時發生的群體性事件的內容,和其他內容例如習近平、官場腐敗、政府政策或者新疆西藏相比,被刪除的概率要高出20%到40%

研究團隊在中國多個社交媒體和網絡論壇上開設了兩個不相干的帳號,共發出1200條帖文,其中一個涉及到對群體事件的討論,例如抗議強征農地而不給足額補償,而另一個只涉及到類似西藏、新疆話題以及領導人姓名。在相同時間內,涉及群體事件的內容被刪除比例被其他內容高出30%。

事實上金加里的類似研究成果已經於2013年發表在《美國政治學評論》雜誌上,但當時的研​​究範圍並不包括微博等流行社交媒體。此次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最新成果證實了此前的類似結論。

這份最新研究也顯示出,監控文章內容並在上線之前刪除含有敏感詞內容的電腦程序的效率,其實比不上在內容上線之後負責手動刪除的網絡審查員。

香港大學助理教授傅景華對此表示,對於理解中國當局和社交媒體公司進行網絡審查的決策機制,這項研究提供了有說服力的證據,但還並沒有揭示全貌,比如沒有包括圖片,而圖片上附加文字也是規避網絡審查的一種方式。

此外,傅景華還提醒說,不同時機的選擇,也是審查決策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例如在中央電視台多名人士因為涉嫌腐敗而被調查後,關於中央電視台的網絡內容也遭到審查,這是以前所不曾遇到的。

中国妇权Women’s Rights in China
邮箱E-mail:wrichina@yahoo.com
网址Website:www.wrchina.org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