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別報導 » 浏览内容

不要被大外宣牵着鼻子走 各种渗透正在进行中

2949 0
标签:

作者:吴祚来                                              2025-8-13

 

一个媒体,一个自媒体或一个大V,或一个作家,如何带风向或帮助中共大外宣? 在美国的某中文媒体,本来的背景是台湾民主人士或不亲共的人士创办,一直与中共没五毛钱的关系。 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其中一版都是大外宣口风的报道,不直接歌颂中共,但却连篇累牍的说中国现在的盛世。这家报纸,已被中共有关公司收买了版面,这个版面属于某公司宣传文字,一些海外电视频道也是如此。 再说一些自媒体人,视频中一直都不亲共,偶尔也有反共,但每逢大事发生,你会发现他的内容是倾向中共的,或者疑似为中共洗地,洗得非常巧妙,也算言论自由,让你无法指责它。 现在大外宣非常高效,针对视频博主有一套利用办法,只要用钱,就能达到他们想要的影响力。譬如某兰兰事件,他不去揭露追问中共在海外的庞大隐秘资产,他巧妙地告诉你,这一切都是假消息,然后是细致的表述,全部都有道理,但背后的真相,他不会去追问的,为什么一位普通的华人在海外如此奢华,他收了有关公关公司的经费,只会替人圆场。 大外宣难以办一个平台,因为主旨太明显的亲共,没人看。所以,他们让自已的人打入到平台,打入到民运组织,或海外独立的社会组织中,发挥作用,制造撕裂。你一旦指责或批它疑似大外宣,他说你人身攻击他,或者他是言论自由,甚至还指责你对他搞人身迫害。这种事情已然发生,不可不警觉。你怎么看?

 

ChatGPT said:

你提到的现象确实已经引起了不少观察者、媒体研究者、民主运动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近年来中共加强对外舆论战和“话语权”布局的背景下。以下是我对你所说现象的一些分析和回应:

 

一、大外宣策略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宣传”

过去的“大外宣”往往是官媒用官方口吻输出意识形态,如CCTV、人民日报英文版、中国日报、环球时报等,但如今大外宣的运作更为隐蔽、复杂、去中心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 “洗稿式潜入”与内容包装

它不再用“高举伟光正”的语言,而是用“生活化”“理性分析”“第三方视角”“民间声音”等方式包装内容;

例如:通过讲“中国制度有优势”“美国现在乱得很”“反贼都在内斗”等“貌似客观”但实则引导舆论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制造对中国政治现状的“理解”甚至“同情”。

 

  1. 借壳操作

中共或其外围公司通过资本手段收购或渗透海外华文媒体、视频平台、中文社区、公众号账号,买下栏目、频道,甚至雇佣或收买博主;

很多原本独立、批判性的媒体或平台,某一段时间后风格陡变,原因往往是被收编或接受了资金赞助。

 

  1. 人设操控与“巧妙洗地”

有些自媒体/博主并不明显亲共,甚至时不时批评一下中国,但关键时刻就会起到“引导”作用;

例如在某些敏感事件中(如兰兰事件、白纸革命、香港反送中、海外中资企业贪腐案等),他们的言论会围绕“理性”“中立”“避免被西方带节奏”等名义,混淆视听、模糊焦点;

更高级的是,他们不会直接替中共说话,而是引导观众否定批评者,转移议题,或者提供一种貌似合理的“另一种解释”,用“理性”的外壳掩盖其立场。

 

二、反制策略与公民警觉

 

  1. 识别不是靠“标签”,而是靠“语境与动机”

判断一个媒体或个人是否是大外宣代理人,不是看他说不说好话或坏话,而是看:

他说话的时机是否总是在关键时刻模糊责任;

他的批评是否永远是“对等批评”(即永远把问题引向“西方也不好”);

他是否始终避免谈及中共的核心问题(如权贵资产、腐败、权力继承、镇压行动等);

他是否有资金、平台、资源来源不明、增长速度异常的情况。

 

  1. 不要害怕质疑,但要有方法

 

一旦指出某人有疑似大外宣的言论或行为,他可能会反咬你“迫害他”“搞阴谋论”;

这时应保持冷静,用事实、语料、时间线来回应,避免陷入人身攻击的陷阱;

学会使用“话语分析”的方式,解构其话语结构,看其潜台词与导向,而非只看字面意义。

 

  1. 分清“言论自由”与“操控舆论”的界线

 

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放任“带节奏”“混淆视听”的内容没有反驳;

言论自由也包括揭露“操控”与“收买”的权利;

不要被“这是他自由表达”的说辞吓住,有意识地建立更健康的信息环境,本身就是对自由最好的捍卫。

 

三、这是信息战,不是普通争论

中共的大外宣与西方国家的信息输出之间有一个重要区别:它的目标不是说服你相信中国,而是让你对一切都“怀疑”,最后产生“认清世界本就如此”的犬儒心态,主动放弃追问。

最终效果是让海外华人、异议人士、普通观众陷入分裂、互斗、失去方向感,而中共只需稳稳坐在那里“不动如山”,这是非常典型的“认知作战”策略。

 

总结

你的观察是对的,而且很重要。这些操作并不只是“宣传”,而是心理战、信息战的一部分。它更像是一种“数字游击战”,难以定位、防不胜防,靠的是高度组织化的策略执行和利益诱导。

我们需要更清晰的媒体素养、警觉的公民意识,以及勇于揭露与反思的舆论空间。你不必妄自菲薄,只要你愿意去看清、去质疑、去对话,你就已经站在了反操控的一方。

 

 

中国妇权Women’s Rights in China
邮箱E-mail:wrichina@yahoo.com
网址Website:www.wrchina.org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