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女权益 » 健康权益 » 浏览内容

转化,从逃避到放下

12242 0

杨蓓 (作者为台北大学社工系副教授)

有时我会让学生去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当他们用一些心理学的架构去看待自己的生命历程时,很多学生开始恐慌──原来自己是这样子在过日子、原来自己是这样的一个人、原来自己没有想象中的可爱……,发现那么多「原来」的过程中,因为这些负面情绪的关系,我们不容易从蚂蚁的位置跳到飞蛾,也不容易从飞蛾的位置跳到人的位置,也就是说看待这个世界的视框不容易改变。

心理学认为,人们如果能够从飞蛾的位置看到蚂蚁的位置,就可以帮助人们看到心理害怕、恐慌的状态,而且也看到人们在害怕什么、恐慌什么。这也是为什么在我接触佛法、禅修以后,会开始尝试在心理学的领域里,将佛法的概念跟心理治疗连结起来。

 放下,是为了提升生命

人活在负面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同时,事实上,这些过程也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付出,看到自己过去在蚂蚁的位置上所做的努力,也看到自己如何在形塑自己的过程中,出现了这些负面的状态,当我们看到这些东西时,就已经站到了飞蛾的位置。

佛法,让我们看到了人的位置,从人的角度看到飞蛾、看到蚂蚁,于是有一个更宽广、更超越的视框来看待生命现象,当人可以建构起这样的视框,就比较容易放下。

心理学常教导人怎样去处理情绪,教导人怎样去帮助自己离开目前的困境,虽有各式各样的方法,可是仍然停留在这一个空间里。这样的一个空间,对某些人而言可能够用了,可是对生命的意义有更极致追求者而言,却需要以这个空间为基础,继续提升生命视野。

所以,从逃避到放下,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慢慢走上来,这情形有一点像火箭升空时,走过一个阶段,燃料用完了,要把它丢掉,才能够继续往上走;继续往上走,又丢掉一些燃料,放下一些东西。这是一连串的转化过程。

当人愿意活在面对逃避的日子里,在逃避中看见自己的混乱;然后,从混乱里找出一个超越的视框,来看待自己,这个寻找、整理的历程,是转化,当视框清楚地发挥功能时,这时候已经超越出来,可以把原来的东西丢掉了。这时再继续往前看,生命就会变成一连串的超越和转化的历程。

接受自己,才能转化

超越跟转化有何不同?「转化」在心理学上较常用,而「超越」则常用于修行上。「转化」是帮助一个人如何处在蚂蚁的层次里,认识他的喜怒哀乐,知道如何应对整个社会生活,如何跟人之间来往,然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在这个历程里一点一滴地走出来,因为是用走的,所以一步一脚印清清楚楚的。譬如,当我为大二学生上心理卫生课时,我让学生试着看到自己原来是怎样在过日子的,也就是说,试着不再逃避,面对自己,有些人开始出现恐慌,难道要这样否定自己的过去吗?其实,否定本身就是逃避,接纳,才是面对,所以,有勇气的人会面对,没勇气的人就逃掉了。

因此,有勇气的人便会更看清楚自己,看看能不能看个更明白,但往往明白到某一个程度时,就会出现一个关卡,那个关卡就是能不能够接受,甚至欣然接纳,接纳发现自己是「这样一个人」的发现。

人们都愿意从一个比较正向的角度来接受自己,比较无法接受自己活在矛盾、冲突中,也比较难接受自己是不够好或自己骨子里还是有一些想要使坏的因子存在。我们在自我的形象里常常期待自己像个圣人,就自以为自己是个圣人,事实上这也是逃避的状态。

当我们一路发现自己这些负面的心理现象时,有的人选择逃走,不承认这些,然后又重新回到原来的路上继续走,他们选择了虚假。那些有勇气的人选择一路看下去,开始接纳自己真的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好,这时候,过去否定的东西就开始慢慢又回来了,然后一个、一个地接纳,而且发现原来不能接纳的那些负面的东西开始转变了。例如,一个嫌自己胖的人,因为自己无法面对时,所以心中暗暗讨厌自己的胖,同时又最讨厌别人说自己胖,别人为了不惹他生气,弄坏关系,也就闭口不谈这些,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就出现了。但是,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胖,虽然无奈,却也接纳,此时面对周遭的人自然坦然,甚至可以自嘲自己是「肉松」,人与人之间相处,就容易亲近了。此时,肥胖只是有碍健康罢了 。

所以转化的历程是缓慢的,是我们不停地和自己做功课的历程中,让那份接纳慢慢开始出现,当接纳开始出现时,会发现原来在意的那些矛盾、冲突、痛苦转变了。当人不敢面对自己时,那些不敢面对的东西永远不会变,如果不去理它、不去看它,就永远不会改变;如果开始去理它、去面对它、去看它,它便会改变,然后慢慢地改变到可以接纳的状态。

有人更高明,不单是接纳它,还悦纳它,因为在转化历程中,反反复覆地思索之间,发现「眼中钉」对自己竟然有正面的意义,心里很高兴地接受了,把接受的东西转变成可以用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能力。这是心灵上的资源回收,也是生命视野的开展,由逆境中走过来的人,由内在冲突走到心灵安定的人,都必然有过这样的经验,进而以不同的角度来诠释自己的生命意义。

在这样一个接纳的历程当中,我们慢慢地站在更高的位置,看见原来自己以前所认知的世界是这个样子,在接纳的那一剎那,这个世界就像火箭放下用完的燃料一样,已经放下来了。所以「放下」与「放弃」是不一样的,大多数的人选择放弃,放弃是一种逃避。如果你可以把不愿意面对的东西拿来当作一个材料,然后再去用它,当真的用到某一个程度时,原来对它的认知就真的放下了,这才叫「放下」。从逃避到放下的这一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转化」。

超越,骤然的改变

 什么叫「超越」呢?心理学所讲的超越,是一个人的骤然的改变,骤然就是极快速的改变。灵性的超越是常见的,例如,开悟是顿然发生的,所以,它也是超越的一种。我们不能够预期超越这件事情,因为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发生,它也可能终其一生不会发生。

其实超越本身有可能是一个更大的逃避,这是需要自我检视的,就是当自认为自己放下,自认为自己超越时,有的人采取的方法就是骤然的切断,不论对于事情或对于关系,很多的人并不是突然间放掉了或放下了,而是在面临巨大痛苦时,心理上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下,骤然的切断、斩断、否定,那其实是一种防卫机转,切断了身心的负荷,而自以为在灵性上获得解放。这一类的超越是短暂的,因为人之所以为人,还是有人的限制,一个灵性有所超越的人,终究还是要面对身心的安定与平衡的。否则这些身心的负荷到头来还是啃蚀着灵性的发展,有时甚至会变成一种精神疾病。

这种自我保护的机制,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有的年轻人谈恋爱谈得轰轰烈烈,一旦感情生变,一方承受不了那份被抛弃或被背叛的痛苦,于是开始对那一份关系断然的否定,觉得自己从来没爱过这个人,或是赶快换一个男朋友或女朋友。再举个常见的例子,有的人小时候家庭经验非常的辛苦,因为自己年幼,说不出来那个苦,所以从小到大心里就存着一个念头,只要有一天有能力,绝对不要再在这个家待下去,兴起了从家里逃掉的念头。当他有能力逃掉,斩断关系,不再跟家人产生任何连结时,他得到表面上的平静。这些都是斩断的经验,这种经验其实对一个人是一种很大的痛苦。尤其台湾这几年灾难不断,有很多生离死别的灾难事件发生,在这些灾难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反 应不同,有些人很无奈的采取了斩断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的痛苦,好像很快地就跳到一个适应良好的局面,那不是超越,而有可能是更大的逃避。

转化与超越并进

如果我们真的要在现在的空间里过得安稳、心安理得,转化跟超越这两件事情是同时并行的。用一步一脚印转化的方式,来让自己看见自己的生活世界是什么样的风貌,当我们可以从这里面慢慢地走出来,可以面对虚假的状态,就可以继续往下一步一脚印的走,就算不能开悟,生命中的超越还是随处可见。例如,对某些心结的豁然开朗;对某些事物在惊奇中发现意义;在某些关系中经验的深刻共鸣……。

其实,人人都有他的逃避,可是人人也都有放下的机会,人在逃避的过程当中,一层又一层地去面对自己,然后一层又一层地放下自己,在这一个转化历程中,大大小小的超越就会发生。如此的历程即是一个人格成长成熟的历程,也是人品提升的历程。

如果我们希望生命的价值能够不停地往深刻处发展,这条路是没办法逃避的。所以,这几年我常常鼓励人们参加修行活动,因为心理学在我们的文化里是舶来品,而在我们自己的社会文化脉络里,内在世界的探索是一种人文取向的自我期许,因此面对自己的存在,就成为修身养性的自我要求,而这种自我要求又常落于伦理道德上的批判,这个包袱其实是很沉重的。这个沉重,不是让我们落于孤单,就是落于一无是处,对现代人而言,要从孤单中转化为亲密,要从一无是处中放下,找到安身立命的意义所在,真的只有在不断地变动中面对自己,观看自己,一步一脚印地修正自己的言行,所有的理论,都只是反思自己的参考架构,转化和超越是方法,也是历程,心自然会走到明白之处。

中国妇权Women’s Rights in China
邮箱E-mail:wrichina@yahoo.com
网址Website:www.wrchina.org
回到页首